以突出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。高校体育是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的重要手段,其价值指向和体现必然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、更好成长为党和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才,也就是要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。这需要统筹设计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,促进体育与德育、智育、美育、劳动教育的相互促进、协调发展、同向同行。青岛科技大学以“拥抱体育、出彩人生”为理念、以“爱体育·兴科大”为品牌的三平台一体化综合改革,出发点就是要实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、服务学生全面发展的“两提高一服务”的综合功效,进一步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;切实提升了大学生综合素质,使得大学生精神状态大幅改善,学习能力和质量明显提升,心理健康状况明显改善,网络依赖指数显著下降,大学生幸福感指数明显提高,体育综合育人成效得到彰显,大学生本人以及学生家长对此给予高度评价。
以提升教师体育育人本领为手段。教师是高校办学的脊梁,体育教师是体育课堂教学环境的主要构建者,是推进体育综合改革、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育人的主力军、实现体育综合育人功能的实施者,其位置和作用极其重要,必须要发挥好体育教师的作用,其前提在于提升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综合育人本领。否则,体育教师这一环节极其可能成为高校推进体育综合改革、实现体育综合育人的难点和痛点。青岛科技大学在实施“课堂+实践+联赛”三平台一体化体育综合改革中,始终把体育教师放在重要位置,让他们当好先锋军和突击队,引导他们作为自己的事业和使命去参与实践,鼓励他们按照“四有”好老师、“四个引路人”标准要求加强自身建设,尤其是加强体育课程思政能力建设,加强思政知识内容储备、提高思政工作方式方法,着力强化构筑体育专业课教师为主、思政理论课教师、辅导员等共同参与的专业水平高、思政理论素质过硬的“体育+”专兼职教师队伍,建立完善体育教师队伍的培养激励措施、条件保障制度,优化工作环境,全面推进体育综合育人实效。
节选自《关于高校发挥体育综合育人功能的思考》(《中国高等教育》2022年第1期)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